第一节 输配电线路建设
一、110千伏线路
马侏线(马25)是原马土线改道,侏儒站升压为110千伏站后,马25开关直接向侏儒站输电,投运于1998年。该线路西起梅子洞的220千伏马口变电站,经索河跨索子长河至玉贤、永安,直入侏儒变电站,全长19.014公里。境内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。
土侏线 原马土线改道侏儒站后,由土山站直通侏儒站,改建于1998年。全长19.035公里,从侏儒站经炉房村、奓山长新、前锋、新安堡、大东进入土山变电站。
锅蔡线 从锅顶山220千伏变电站至蔡甸变电站的主供电源线路,于1980年改造升压为110千伏线路,1981年正式投运。全长18.349公里,该线路从锅顶山站沿老汉沙路西进快活岭、新天、铁铺、独山、汉乐入蔡甸站。是蔡甸站的主供电源线。
徐土线、徐沌土线 从武汉经济开发区的郭徐岭变电站至土山站的共杆双回输电线路,1996年动工,1997年投入运行。该线路从郭徐岭变电站沿318国道经洪山、永久、幸福、全力、协丰等村入土山变电站,全长18.2公里。徐土线为土山站主供电源,徐沌土线为备用电源。它是第一条钢管塔线路,也是全省农电第一条钢管塔线路。
土蔡线 土山站至蔡甸站的主供电源线及联络电源线,建于1997年,投运于1998年。该线由土山站经康湾、周家港、万湾、大集场至新湖嘴,跨越新塘湾、成功村入蔡甸站,全长16.428公里。
二、35千伏线路
1980年,全县有索河线、军山线、侏儒线、汉南线、八二一线、西湖线、老八砖线等7条35千伏线路。1981年,建成蔡甸站直输尿素厂的专用线,线路经过多次改建,全长5.329公里。1982年,邓南站划归汉南农管局,三羊头至邓南段拆除后,构成土山站至小奓湖变电站——小奓湖线(原名土湖线),全长15.157公里。该线为泵站排渍专线。1987年,维修改造化肥线,该线由马口变电站出线入化肥厂专用变电站,改由蔡甸站入化肥厂,全长16.016公里。为化肥厂专用线路。1989年,建成由武汉供电局鹦鹉洲出线至军山站东沌线。1991年,改由东湖变电站35千伏侧输至军山站,全长23.312公里。该线包括梯接至少管所直配线。1990年,建成由蔡甸站至——新生砖瓦厂新生线。全长18.048公里。1996年,投运东山线,该线从蔡甸站至500千伏玉贤站用二次电源线,全长4.426公里。
三、6~10千伏线路
1980年,全县有6~10千伏线路40条,749公里,水泥杆9075基。1985—1994年,新架6~10千伏线路15条,112.8公里。随着工业、商业、生活用电逐年增加,原6千伏线路已不能满足供电需要,需要升压至10千伏。至1994年底,升压线路达22条,结束了蔡甸、柏林、玉贤、张湾、新农、大集、奓山、常福、黄陵、郭徐岭等镇6千伏供电历史。全区有10千伏线路50条,6千伏线路5条,全线长922.8公里。1996年,对10千伏线路进行全面改造,全部线路合格率100%。1999年,武汉市政府批准蔡甸区为农村电网改造先行区,国家计委列为首批全国农网建设和改造30个区(县)之一。至2000年,全区中低压改造基本完工。新建10千伏线路58条,改造10千伏线路194条,线路总长1300余公里。
四、380伏低压线路
1980年,全县低压线路发展加快,低压线路总长809.678公里,水泥电杆占81%。1991年,低压线路发展到2481条,1826.79公里。1994年,低压线路有2745条,2296公里。1999年,所有低压线路所有权全部收归供电部门直管。至2000年,全区低压线路改造初步完成,改造和兴建低压线路7000多公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