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节 异地结算
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,银行结算手段渐趋先进。从80年代开始,银行结算逐步向电子化发展,微机处理替代手工核算,传统结算方式慢慢萎缩或取消。1997年,人民银行蔡甸区支行完成全国电子联行蔡甸卫星小站建设,并开通电子联行495个行并网运行,加快了资金清算速度。
一、托收承付
80年代,托收承付结算,加速了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,一度成为异地结算主要方式之一。90年代,实现电子化结算,托收承付结算业务开始萎缩。1997年12月,人民银行加强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管理,将金融起点由开始的30元增加到1万元。
二、汇兑结算
80年代,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邮政总局规定,银行和邮政都可以办理私人汇款。1989年,县工行办理汇兑业务8172笔,金额12246万元。
90年代,全区金融机构加入全国金融单位电子汇兑网,异地往来资金由以往的3—5天,减少到一日内可到,实现“电子汇兑,24小时内到账”。银行会计核算使用电脑操作,结束会计人员手工记账历史,实行电子汇兑。汇兑业务凭证不再通过邮政传递,资金可直接通过银行网络汇往对方。区工商银行实现汇兑资金1小时可到达对方。2000年,区工行办理汇兑业务9001笔,金额13220万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