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节 科技普及
1978—1985年,全县(包括各业务系统和乡镇)共办科普培训班1195期,培训211954人次;参加省电视、机械制图讲座两期,学习人数334人;参加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学习的有71人。汉阳县科协和县卫生系统还举办外语(英、日语)培训班,培训850人次。全县乡、镇、村建立农民技术学校48所,同时还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,共撰写论文331篇,在省、市交流的有183篇。
1985年,县科委增办《科技简讯》、《科技资料》等刊物,共印发187期、424760份(册),放映科教片305场次;利用有线广播播放科技稿件379篇;举办科技展7次;出《科普画廊》14期、130篇;利用科普车(包括科技赶集)宣传14场次;建立黑板报(墙报)418块,出刊5181期。通过科普宣传,新涌现出农科户、示范户、专业户,使农村开展科普活动出现新的组织形式。到1985年,全县农科示范户达2600户;另有种子专业户46户,植保专业户3户。这些示范户成为乡、镇、村科技试验的中心。为了改善科普宣传条件,1985年县科协筹措资金5万元购置一辆科普车。1991年更新科普车一辆。1987年添置松下科普单放机一台。1989年在蔡甸城关幸福路大街设置科普宣传栏。同年,县科协、县科委、县人事局在全县1599名中、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学术论文撰写、评选活动,共评出优秀论文61篇。1991年,县科协组织40名农民技术员参加武汉市首届农民技术员优秀论文评选活动,吴大根、肖旭雄、匡早芳、郑行全、李远柱、沈立功等获一等奖。同年9月,县科协结合职称评审工作,举办英语培训班,56人参加了学习。
1993年,蔡甸区农业局建立中国农函大蔡甸分校,为农村培养专业技术人员。同年,区科协组织新农镇、侏儒镇等乡镇干部、科技示范户92人到武汉市农科院举办的名、优、特蔬菜和水产养殖培训班学习;同时与区、乡镇、场农科教办公室配合,组织省科技示范户、洪北种植能手刘甘肃等6人组成科技致富宣讲团,分别到全区各乡镇、场介绍科技致富经验,宣讲农业科技知识。1998年,区科协组织20位科普专家,在蔡甸电视台开展农业、卫生、用水等科普知识电视系列讲座,时间达两个月。同年,在武汉市科协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,区科协自筹资金,搜集资料,自己设计制作的科普网站——“蔡甸科协热线”正式开通,并与100多个国内知名科普网站连接,受到中国科协和省、市科协的高度评价。1999年8月3日,由区科协、区教委组织的蔡甸区科技夏令营开幕,特邀上海交通大学袁伯伟教授和区科协主席、高级工程师朱全炳为青少年学生作科普报告。
1991年开始,科技部门每年组织有关委、办、局及所属学会、协会开展送科技、文化、卫生下乡周活动。2000年4月,武汉市科协与蔡甸区科协联合组织送科技到永安街。市、区农业有关局、学会、协会的专家、科技人员共260人参加了科普赶集活动,为当地农民送去科普资料2万余份,放映科教光盘4场次,观众6000多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