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 秔 秧 大麦 小麦 蚕豆
饭豆 豌豆 黄豆 绿豆 油菜子〔籽〕
高(梁)〔粱〕程瑶田谓:“稷,即高(梁)〔粱〕。” 油麻 瓜子
木绵 烟叶 荞 黍 菘 韭 萝卜
芹 莴苣 瓠 藕 葫芦 芋 蒌蒿
茭笋 此以上皆常品
汉水出荷叶鱼,形如荷叶,味似鳖,尾有毒刺,去而烹之。
鲇鱼须,野菜也。三四月出水滨芦苇中,味鲜甚。
西蕃莲出汉上,花心圆圈,弄之回环有致,取之不脱,有须百八茎。
羊角菜,即橙芽。采初生者,濯以沸水,曝以供盘,可以下酒。上四物,出《汉口丛谈》,今未之见也。
鱼类
鲤 陶注《本草》云:“鲤鱼,最为鱼之王,形既可爱,又能神变,乃至飞越江湖。”《酉阳杂俎》云[11]:“鲤,脊中鳞一道,每鳞有小黑点,大小皆三十六鳞。”案,三十六鳞在两胁正中,非脊中也。以乘法数之,六六三十六,六具老阴之数;以揲蓍之法数之[12],四九三十六,九具老阳之数,数逢九、六必变。古云鲤能变化,理或然也。
鳣[13] 郭璞云:“鳣,大鱼,似而短鼻,口在颔下,体有邪行[14],甲无鳞,肉黄。大者长二三丈,今江东呼为黄鱼。”案,此即今所呼鲟鱼。出江中。
鲿 《诗毛传》:“鲿,扬也。”陆玑云:“今黄颊鱼也,似燕头鱼,身形厚而大,颊骨正黄,鱼之大而有力。”解飞者,徐州人,谓之“扬”。《东山经》云:“番条之山,减水出焉,其中多鳡鱼。”郭璞云:“鳡,名黄颊。”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载郭璞注:“[15],鳡也,一名黄颊。”案,鲿与,皆名黄颊,即今之鳡鱼。鳡鱼触网具即跃。又解飞故谓之“扬”。
[16] 郭璞云:“今额,白鱼。”《广雅》云:“鲌,也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,白鱼也。”王(会)〔念〕孙云:“今白鱼生江湖中,细鳞,白色,头尾俱昂,大者长六七尺。”案,白鱼,额仰向上,故云偃额。偃,仰也。《书大传》:“白鱼入于王舟。”即此鱼。
鲂 《尔雅》:“鲂,鱼不。”郭璞云:“江东呼鲂鱼为鳊。”《说文》:“,鱼也,或从扁作鳊。”陆玑云:“鲂,广而薄肥,恬而少力,细鳞,鱼之美者。”郝懿行云:“鳊鱼,形扁,穹脊阔腹,小头缩项,出汉水者尤佳,所谓槎头鳊也。”案,鲂,即今之鳊。称鳊者以其形之扁也。
[17] 《毛诗笺》云:“,似鲂而弱鳞。”陆玑云:“,似鲂而头大,鱼之不美者。故里语曰:网鱼得,不如啖茹。其头尤大而肥者,徐州人谓之鲢。”《埤雅》云[18]:“鱼,白色。北土皆呼白。”《广雅》云:“鲢,也。”案,,即今之白鲢,亦呼鲢子。其头尤大而肥者,土名鲢,一名鲂头,其味较胜于鲢子。
鲇 郭璞云:“别名鳀。江东呼鲇为。”《广雅》:“鳀,鲇也。”《尔雅翼》云[19]:“鱼,偃额,两目上陈,头大尾小,身滑无鳞,谓之鲇鱼。”《说文》:“,大鲢也。”陶注《本草别录》:“,即鳀也。今人皆呼‘慈’音,即是鲇鱼。”案,古通,或云,或云,或云鳀,皆鲇鱼也。今土人亦呼鲇鳀。鳀为“提”音,亦呼鲇。,为“”音[20]。
鳢 《尔雅》:“鳢,郭璞云‘’也。”《说文》:“鱼蠡,也。”《广雅》:“,也。”陶注《本草》云:“旧言是公蛎蛇所变,然亦有相生者,至难死,犹有蛇性。”《埤雅》云:“鳢,今玄鳢是也。诸鱼中唯此鱼胆甘可食。有舌,鳞细有花文[21],亦名文鱼,与蛇通气,其首戴星夜则北向。”《尔雅翼》云:“鳢鱼,圆长而斑点有七点,作北斗之象。”案,此即今之乌鱼。《尔雅》作“鳢”。《说文》作“鱼蠡”。《广雅》作“”。惟作与鱼之色适合,之言骊也。《说文》:“马,深黑色。”故今亦谓之黑鱼。
鲩 《尔雅》:“鲩。”郭璞云:“今鱼,似鳟而大。”陈藏器云[22]:“鲩似鲤,生江湖。”李时珍云:“有青鲩、白鲩,白者味胜,南人多鱼邑之[23],俗名草鱼也。”案,此鱼今人亦呼鲩鱼它,亦呼草鲩。
鱼娄 《说文》:“鱼娄,鱼娄鱼也,一名鲤,一名镰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鱼娄,大青鱼。”《类篇》云:“镰鱼,大而青。”案,此即今之青鱼。青鱼似鲤,故《说文》:“鱼娄,一名鲤也。”
《广雅》云:“,鲋也。”《说文》:“鱼脊,鱼脊鱼也。”《楚辞·大招》王逸注亦云:“,鲋也。”王念孙云:“之言茦也[24]。”方言云:“茦,小也。”《尔雅》云:“贝大者,小者。”又云:“蜠大而险[25],虫责小而椭。”[26]虫责同义。小贝谓之,犹小鱼谓之也。今鱼形似小鲤,色黑而体促,腹大而脊高,所在有之。《说文》作“鲫”。案,鱼长不过六寸,无稍大者,故王氏以为小鱼之称。郑康成《易·井卦》射鲋注,亦以:“鲋,言微小也。”[27]近多误作鲫。鲫在《说文》为“鲗”。之或体本乌。鲗鱼也,与此不类。
[28]《尔雅》:“[29],黑。”郭璞云:“即白鱼,江东呼为。”《玉篇》:“,或作鲉[30]。”《尔雅释文》:“,本亦作鲉。”《诗·周颂·潜》笺:“,白也。”郝懿行云:“‘’字变为‘’,因音变为‘條’矣。性好群游,故庄子云:鱼出游从容,是鱼乐也。”郭璞《西山经注》云:“小鱼曰。”《尔雅翼》云:“其形纤细而白,故曰白。”《埤雅》云:“鱼,形狭而长,江湖之间谓之餐鱼。”案,此即俗呼之游公餐,又名餐子,其稍大者亦名白。
鳜 《玉篇》云:“鳜鱼,大口,细鳞,有斑文。”案,鳜鱼背鬐甚利,而身少细鲠,味鲜美,价常倍于他鱼。今俗呼为祭鱼,未知所本。
鳜 《尔雅》:“鳜。”郭璞云:“小鱼也,似鲋子而黑。俗呼为鱼婢,江东呼为妾鱼。”《尔雅翼》云:“鳜,似而小,色黑而扬赤,今人谓之旁皮,又谓之婢妾鱼。其行以三为率,一头在前,两头从之,若媵妾之状,故以为名。”案,此鱼长仅三四寸,无稍大者,故郭云小鱼。今呼为广皮也。
鲨 郭璞云:“今吹沙。小鱼,体圆而有点文。”陆玑云:“鱼狭而小,常张口吹沙,故曰吹沙。”《尔雅翼》云:“今人呼为重唇,唇厚特甚。”郝懿行云:“巨口,细鳞,黄白杂文,亦有黑点,背鬐甚利,故呼皮匠刀子。”案,此即今之黄鲨也。
[31] 《尔雅》:“。”郭璞云:“今泥也。”郝懿行云:“泥,锐头,无鳞,身青黄色,以涎自润滑,不可握,出水能鸣,性至难死,大者能攻堤岸。”
[32] 《说文》:“,刀鱼也。饮而不食。”《尔雅》:“[33],刀[34]。”郭璞云:“今之鱼也,亦呼为鱽鱼。”郭注《南山经》云:“鱼,狭薄而长,头大者尺余,一名刀鱼。”《御览》引魏武《食制》(日)〔曰〕[35]:“望鱼,侧如刀,可以刈草。”郝懿行云:“望鱼,即‘’,望声转。‘望’,古读如‘芒’也。”案,郝氏此言极确,我邑呼此鱼为“芒华”,亦名“杉木屑”。
[36] 郭璞云:“似鲇而大,白色。”《御览》引《广志》云[37]:“鱼似鲇而大口,(大口)故名为。”王念孙云:“今扬州人谓大鲇为子,声如‘获’。”郝懿行云:“南方人呼为[38]。亦声转也。”段玉裁云:“鱼,今江中多有之,俗讹为
回鱼,声之误耳。”案,“”误为“回”,今鲜有知其本字者。
[39] 《尔雅》:“,当[40]。”郭璞云:“海鱼也,似鳊而大,肥美多鲠,今江东呼其最大长三尺者为当,音胡。”《说文》:“,当互也。”《集韵》、《类篇》“”字注云:“吴人以为珍,即今时鱼。”《广韵》云:“鲥鱼,似鲂,肥美,江东四月有之。”案,鲥鱼,今江中有之,郭云为海鱼,以海中较多耳。
[41] 《尔雅》:“,也。”王念孙云:“,一作鲐。”《北山经》:“敦薨之水,其中多鲑鱼。”郭璞云:“今名鲐为鲑鱼,音‘鲑’。”《吴都赋》[42]:“鲐状如(科斗)〔蝌蚪〕,腹下白,背青黑,有黄文,性有毒。”《论衡·言毒篇》云:“毒螫渥者,在鱼则为鲑与鱼多、鱼叔[43],故人食鲑肝而死。”《本草拾遗》云:“鱼规鱼肝及子有大毒,一名鹕夷鱼,以物触之即嗔,腹如气球,亦名嗔鱼。腹白,背有赤道,如印鱼,目得合,与诸鱼不同,鱼规即鲑之俗体,鹕夷即鲐之转声,今人谓之河豚者也。”
白小 按,杜诗“白小群分命,天然二寸鱼”,盖即今之银鱼也。滨江多有,惟产于武湖者稍大而尾黑,味极鲜美。
夏口为泽国,出产以鱼为盛,鱼类甚繁,未易一一悉其名目。今但取于古有征者略释之,以备稽核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