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钧 范锴 吴邦治传
黄钧,字榖原,吴县人。山水苍秀,得宋元人法,尤长窠石,淡远轶尘,诗词、书法亦饶雅洁。薄宦楚鄂,性疏散,后赘于汉口周氏,颇得随遇而安之趣。
范锴,字白舫。乌程人。性耽吟咏,工词曲,广交游。著有《汉口丛谈》六卷。
吴邦治,字永康,号鹤关。歙邑人,侨寓汉口。与段寒香、彭念堂称“汉阳三老”。好学多艺,性颇耿介,居有飞楼[72],自作小记甚佳。
李必春 范至渥 黄承增传
李必春,字耀明。江都人,贸迁于汉。好善乐施予,镇易火,贫居小户延烧辄数千百家,必春为置蓆片,按户予之,久行不倦。子天佑,守南昌,迎养于郡。必春恐去后事寝,鸠同人预捐赀买贮于宝林庵,名曰“广庇会”,遇灾则给领,缺仍补之,定约而去。合数十年相沿无替,镇人画像于寺壁尸祝焉。
范至渥,歙之狮塘人。家素封,援例授州司马职。后中落,不屑依人生活,常只身往来郧襄间,贩鲜鬻果以自给。诗文、书画、琴棋而外,音乐、演剧、刺绣、雕塑无不能,膂力近千斤,手技能却五六十人。客汉口时,其友为怨家所逼,矛梃交举,莲宾负友,揭楼瓦飞身直下,冲突重围而出,无少伤。嘉庆初卒于沙市。
黄承增,字心盦。歙人。伟貌修髯,交游甚广。工作诗词,文思斐然。好客游,所至公卿倒屣,争相延致,为江湖上客。三留汉口,与江汉人士为文酒会,将有终焉之志。著有《汉口漫志》,得二十三卷,未竣而卒。
以上摘录《汉阳县志》
黄定源传
黄定源,字玉泉。孝感人,侨寓汉上三世,以贸迁起家,殆百年于兹矣。定源幼失怙,赖(毋)〔母〕氏贤教之成立。性慷慨好施,其创设普善善堂也,在清光绪初载,捐金数千为诸善士倡,先后购置蔡家巷、兴隆街、江家垸等处房屋,以垂永久。其他兴办义塾,购买义地,施槥送药,恤孤助赈诸善举,无不踊跃从事。年五十一卒,镇人犹乐道之。子五,均能继父业。
刘璘传子选青
刘璘,字斌廷。江夏人,侨寓汉上。凡本镇公益事,靡不争先提倡,如筑城堡,办团练,修江岸,平治街道及一切善举,惟璘言是听。同光之际,汉上俗称于字上加一“老”字,示尊崇也。每有兴作,咸曰:“非刘老斌不可已。”而集事人遂群呼为“老斌”云。
刘选青,璘之第三子也。光绪庚寅进士[73],授湖南粮储道。丁父忧归,仍寓汉上。汉口商业日繁盛,选青创设商务总会,至今赖之。光绪廿年[74],本镇摊民与警察冲突,聚集数千人,捣毁公署,几酿大变。上游震怒,必欲穷治,几兴大狱。选青以一身斡旋其间,卒相安无事。服阙,留办本镇银行,以疾卒。出殡日,摊民数千人各执香设奠,盈衢塞巷,亦足见舆情感激之真挚矣。
余能培传
余能培,字福田。皖之(体)〔休〕宁人。父士炯以贸迁来鄂。咸同之际,军饷支绌,士炯协助万金,事载《湖北通志》。能培嗣父业,为前商会总董。凡商务进行及筹款事宜,以得同意为标准。
辛卯年[75],南皮张文襄督楚,创设两湖书院,需款孔急。能培指拨数万金,因得蒇事。积稼嘴马头当河溜,屡筑屡溃,能培悉心擘画,先坠煤块,继以坚石,工程巩固,至今赖之。戊戌,汉镇大火,延烧数万户,能培家业尽付一炬,不遑自谋,首先筹款赈恤,举办团防,使地方人民两有裨益。年六十一卒。子绳铸,本邑庠生。随侍在汉,复推为商会总董,可谓善继父志者。
任应富传
任应富,字润庭,江夏人,侨居汉口。幼贫苦,助兄勤俭起家,事兄如父。兄没,待寡嫂孤侄敬爱周至。性乐施与,族里赖以存活者众。其扶持后进,周济寒素,情意缠绵,馈遗必恭,使受之者无惭容。
同治甲子[76],捻匪陷黄陂,避乱来汉者风餐露宿,沿街满巷。应富纠合同志,在白布街适中之地,设粥厂以赈饥民,全活数万。一日,途遇孤身少妇,状甚委顿,势将生娩,命人扶至家,呼家人善为照料,母子得庆生全。乱定访其家属,厚赀遣去,其为人所不肯为类如此。
年六十余病革时,命家人将手摹《周易》全卷,纳诸棺中以殓。子凤池,优廪生。孙某、某皆有声庠序。
王明文传
王明文,字琴甫。皖之太平人,父以工艺游汉上,因家焉。明文生于汉,八岁就外傅,聪颖异常儿,人争以大器目之。年十五,念父母劬瘁[77],不忍以修脯增累,力请学贸,遂徒手致万金。性慷慨,虽以贫废学,喜与士大夫论郡国利病、国家安危,以不在其位,无所设施,则穷年矻矻[78],以提倡公益为己任。念教育为强国之本,乃出赀于汉镇,创办“明文第一半日学校”。又鉴于辛亥之劫,知地方设备不可缓,即尽力于保安会,被举为各团联合会正会长。
岁丙辰因帝制[79],滇黔军兴,武汉震动,急创议于汉口设红十字分会,并设妇孺救济部若干处,凡以备兵事、保人民者靡不具。旋党人聚于汉皋,托足租界[80],居民大恐。乃委曲调停,措赀解散,一尘不惊,皆明文力也。
当驻荆第一师自主时,荆宜间日有战事,明文率救护队驰抵荆沙,掩骼疗伤,全活万人;出赀解散逃军,收枪械二百数十枝,荆人至今称之。
民国八年八月,患咯血,遽卒,年仅四十有七。以功屡蒙奖,至二等嘉禾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