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十二 叙例
民国九年十有一月[1],《夏口县志》既成帙,主任兼总纂吕寅东曰:“夏口之有志,岂易集事哉?先是清宣统初年,寅东与同邑陈君松年等任夏口教育分会,议以夏口与汉阳分治十余年,而志乘阙如,我辈之责也。始创议纂辑,因经费无着未果。又二年,江西新建王君木斋来莅斯土,与之熟商。王君主抽收阖邑中用〔捐〕五分之一为经常费,庶所入较优,而于民无扰。议既定,爰通详各宪立案,并呈请提学使拨学款数百金,先行创办,悉奉批照准,开办有日矣。辛亥八月革军起,武汉鼎沸,事遂中辍。
民国以来,寅东与同人奔走筹画。又五年,守土者皆存“五日京兆”之见,迄无要领。是年冬,南皮侯君小汀来知县事,毅然提倡,仍援前案,以中用捐为经常费,又商之商会诸巨公及本县绅富,各捐资为印刷费。遂于民国六年阴七月一日就文庙两廊设局,而寅东忝为总纂。盖经营组织十年余,乃得着手进行。虽同人赞助之力,而主持于上岂不重赖贤有司哉?虽然总纂之职未易居也,况以寅东之鄙陋,敢不懔懔乎?既开局,谨拟体例,就正田君焕亭、李君惺樵两审定于京师,迎密君丹阶主审定于汉皋,所以求公是也。又延舒君虞笙、刘君者寿、周君庭、王君楷存、王君文波、周君季翰六君子为分纂。未几,李君希儒自河南(荣)〔荥〕泽改组归,亟迎之为协纂,所以集众思、广(忠)〔众〕益也。乃取同治八年续修《汉阳县志》相与商榷甄录,其应属夏口者存之,不应属者去之;其未分治前与既分治后五十年间逸文、轶事,广加搜罗。阅时三周星,糜金钱三万余贯,积日累月,合群策群力而后成是书也,岂一手一足之烈与?”书既成,寅东次第之而为之叙。叙曰:
《康志》“武功”,不载“星野”,首重“舆地”,自是作者。孟子治滕,必严经界,分土分民,各从其类。裴秀六法[2],久已失传,疆域既明,开卷瞭然。秦汉以来,增省分并,名实同异,最为纠纷。沿革弗讲,必多舛错,戴氏东原,实早诏我。山有阴阳,水有经派,可考形势,可资灌溉。远征伯翳,摹拟道元,但工涂泽,盖无取焉。屈原之宅,久号三闾,柳下之垅,特禁樵苏。回龙旧寺,宗三古庙,连类纪之,足供凭吊。述舆地志,疆域沿革,表山川、乡镇、古迹、邱墓、寺观第一。
礼颁《月令》,荆记《岁时》,省方观民,政之所宜。汤汤汉水,他族逼处,诡异其服,侏俪其语。不征礼俗,何知国粹,大书特书,区别中外。南方之状,禽鱼草木,北户之录,丝麻五谷。邑无特产,实维商埠,以佃以渔,亦足致富。述风土志,节候、礼俗、物产第二。
国家正供,取民有制,赋役成书,守而弗替。粤贼肆虐,度支告匮,抽厘助饷,以裕军费。自是以还,搉算日增,民国改建,弊政相仍。攘攘汉皋,辐辏商贾,连衽成帷,挥汗成雨。丁随地起,定自清时,滋生户口,皞皞熙熙。天下钱漕,普免十次,先代所美,后者谁嗣。述丁赋志,丁户、赋税、蠲恤第三。
百官列表,始自孟坚,虽属下邑,岂无名贤。未分治前,地属汉阳,由宋以降,代有循良。系其邑里,铨其世次,前徽弗昭,后美何继?政绩卓著,传以彰之,(邵)〔召〕棠郇黍,特留去思。述职官志,前代文武各职、分治后文武各职、改县后文武各职表传第四。
春秋之义,兴作必书,邑当冲要,其敢忽诸?城号百雉[3],道方九轨,往古来今,几成几毁。关讥出入[4],桥利往来,高拥木石,堤防水灾。官署治事,祠庙报功,营缮所掌,旧属司空。昔日善堂,今日社会,慈善十字,规模益大。殊方异俗,翩然莅止,各置公所,以联桑梓。伊谁肇造,何时落成,详书岁月,标列姓名。委曲繁重,非无见也,不厌求详,示激劝也。述建置志,城池、关、津、桥梁、堤防、公署、祠庙、坊表、善堂、慈善、社会、义冢、各会馆公所第五。
学校之制,定自前朝,采芹泮水,听讲圜桥。我邑分治,亟谋经始,夷彼梵刹,建厥基址。汉立博士,唐置增广,兴贤举能,学额所昉。旧有学田,用取宾兴,书升论秀,多士蒸蒸。圣贤之教,期为世用,经义治事,湖学所重。既停科举,爰创学堂,教育普及,遍于城乡。岂惟男儿,兼及女子,为开民智,聊复尔尔。述学校志,学宫、学额、宾兴、前清官立学校、民国公立学校、私立学校、劝学所、教育会第六。
科目取士,两汉为盛,孝廉茂材,贤良方正。隋唐以后,专重词章,进士举人,名号綦详。登科有记,创自乐史,后世方志,大率准此。科举虽停,仍袭其号,毕业各生,后先焜耀。马氏《通考》[5],举士举官,二者并列,可以参观。五贡以上,举士之例,特科议员,举官之意。清杨忠武,唐郭汾阳,皆由武科,彪炳旂常。文武两途,并书诸策,凤起蛟腾,观光上国。述选举志,科举、毕业学生、推举、自治各表第七。
楚讨夏氏,能用忠谋,乡取一人,归号夏州。谈兵事者,必由此始,春秋以降,代不胜纪。船塞沔口,兵练武湖,三国之际,倏魏倏吴。隋氏灭陈,元人袭宋,假道汉口,以利输送。邑滨大江,无险可扼,以地殷富,兵卫必设。述兵事志,历代兵事第八。
铁路既开,盈廷交赞,南皮张公,首成京汉。马如游龙,车如流水,爰开马路,陆行者喜。火轮上下,不假风帆,爰开航路,水行者安。关山间隔,民气斯顿,电报设局,千里一瞬。置邮传命,向资马力,自设邮政,广通消息。述交通志,航业、铁路、马路、邮政、电政第九。
《周礼·冬官》,实载《考工》,“来工”之语,亦见《中庸》。我国工艺,不逮西人,开厂肄习,利用前民。泰西举事,多集众有,命曰“公司”,财力雄厚。师其所长,通力合作,用谋富强,庶免孱弱。两番赛会,获奖实多,安见心力,遽不如他?述实业志,工厂、公司、赛会得奖第十。
汉镇开埠,始英吉利,法俄次之,美亦踵至。同光两朝,来者益稠,我国交际,或失之柔。各置领事,专司裁判,中外刑律,何能一贯?教堂医院,林立中街,皆以劝善,幸无嫌猜。英法德俄,乞开租界,日本继起,由一而再。煌煌约章,各宜世守,详细书之,以杜厥后。述交涉志,通商、领事、条约、刑律、教堂、各国租界丈尺、展界丈尺第十一。
江汉双流,汇为巨镇,有明中叶,渐臻繁盛。况值今日,中外交通,输出输入,尤宜兼综。贸易关税,悉关帑项,或盈或绌,稽其升降。流通货物,悉赖金钱,业无大水,勿失利权。董其事者,实维商会,岂徒弸中,将以肆外。述商务志,原始及变迁、输入品、输出品、贸易全额、关税全额、金融机关、营业种类、商团组织、商会各表第十二。
十步之内,必有芳草,先正典型,安可弗表?训诂义理,汉宋不分,躬行实践,是谓儒林。入班马室,摘屈宋艳,天葩吐芬,是谓文苑。临危致命,不畏强暴,忠义奋发,白刃可蹈。述人物志一,儒林、文苑、忠义列传、殉难姓氏录第十三。
爱亲敬长,伦纪夙敦,宗族乡党,众口交称。入赞纶扉,出任封圻,名郡剧县,政教覃施。能执干戈,以卫社稷,虎贲策勋,鹰扬奏绩。推恩先世,荫及后昆,家有任子,人号封君。述人物志二,孝友、文武各职列传,姓氏录、封荫录第十四。
乡先生没,可祭于社,皤皤黄苟,达尊之亚。一能一艺,亦足以风,史迁所述,日者仓公。九省通衢,他族争托,急公好义,半非土著。羽客缁流,儒者弗道,置之简末,聊同时好。述人物志三,耆德、寿民、方技、流寓、方外列传、姓氏录第十五。
断机和丸,流芳千古,坤厚载物,有常得主。如松之贞,如柏之节,之死靡他,含冰茹蘖。抱木成礼,从一而终,撤其环瑱,远慕北宫。哀哀寡鹄,悲吟凄凉,夫存与存,夫亡与亡。深闺弱质,不污泥滓,守身如玉,含笑而死。凡此邦媛,南国之华,蔚为女宗,宜室宜家。述列女志,贤母、寿母、节妇、孝妇、贞女、孝女、烈女传录第十六、十七。
文章小技,于道未尊,当其运笔,有鬼有神。文以载道,诗以言志,片语单词,兴起百世。徐世嘉禾,已载碑碣,金石入志,奉为圭臬。四库之目,朗若列眉,分部辨类,宜踵前规。维彼作者,穷年兀兀,果力精心,忍令湮没。述艺文志,文、诗、著述、金石第十八、十九。
郑樵《通志》,不纪征应,直书灾祥,所以志慎。天灾流行,国家代有,宜修人事,以弭厥咎。述祥异志第二十。
父老流传,野史稗说,可昭劝戒,足资考核。事求详实,言取雅训,存其大略,用备异闻。述杂志第二十一。
吕氏寅东曰:“右《夏口县志》十九篇,总目十七,子目九十有一,图二十,表二十四,姓氏录四,都二十二卷。有报告稍迟者,作补遗一卷,凡四十三万二千九百七十二言。是役也,襄其事者,经理则李君文轩、刘君少香,收掌则王君廉朴,图绘则冯君叔儒、郑君蔚葑,书签则李君逮闻,校对则李君晴初等四人,采访则黄君桂森等十二人,书记则陈君醇甫等五人,赞修则宋君竹生等二十六人,监刊则周君有章等四人,例得并书。”述序例第二十二。
[1]民国九年:公元1920年。
[2]裴秀六法:裴秀(公元224—271年),字季彦。西晋河东闻喜人。官至司空。《晋书·裴秀传》载其《禹贡地域图序》曰:“制图之体有六焉。一曰分率,所以辨广轮之度也。二曰准望,所以正彼此之体也。三曰道里,所以定所由之数也。四曰高下,五曰方邪,六曰迂直。开创我国古代地图绘制学。
[3]百雉: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。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。
[4]关讥:自春秋时期起,各国国君纷纷加重对关市之税的征收,孔子坚决反对征收关市之税,要求“关讥市廛,皆不收赋。”
[5]马氏《通考》:马氏,指宋马端临(约公元1254—1323年)。字贵与,号竹洲。饶州乐平人。曾任慈湖、柯山书院山长、台州儒学教授。著有《文献通考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