忠义
阵亡
冯礼兴 哈清源传
冯礼兴,清咸丰时投效湘军水师,历保蓝翎军功。咸丰十年[25],在九江湖口阵亡,附祀湖口昭忠祠。
哈清源,以团长随汉阳同知伍惺御贼有功,荐赴总督吴文镕大营,驻军黄州之堵城。距郡城二十里,进攻郡城战没。总督录其死事状,道梗未及奏报而大营溃,总督殉难,文牍悉被焚。光绪二十一年[26],经湖北公车诸人呈请顺天忠义局,由顺天府尹具奏请入祠本籍忠义祠,奉旨依议。
三义士传
马冠周,宜昌某邑人。卒业宜昌高等小学,留学日本,致力于印刷机械及教育诸品,充汉口经武军装公司副经理。入清真自治会为团长,各团联合会成立,举为消防协赞员。民国九年五月七日,本镇敦仁堂不戒于火,势猛烈,冠周呼同侪曰:“火既得势,风又助虐,行将燎原,须冒险迎击之。”乃执水枪逆风奋击,火灭而岩墙忽崩,受伤垂毙,其父趋视之痛哭,忽瞠目视曰:“此儿志也,何哭?”为言已而逝,年三十。
马士煃,本镇人。武昌中路高等小学毕业生。阳夏之役,家产尽失,堂上相继逝。乃从事贩贸,觅升斗以赡孀婶,不少吝惜。其赞助社会不遗余力,捍卫灾患尤为踊跃,天性然也。民国九年五月七日,因敦仁堂失慎,与马冠周等同毕命于岩墙下,年二十四。
杨德山,原籍陕西安康县。祖再林以军功授游击,宦游来鄂。父金斗业药材。德山生于汉口,三岁失恃,十岁失怙,年十六与人夥贩药材,自食其力。岁庚戌,清真自治公益会成立[27],其赞助为最多。民国九年五月七日,以救火与二马同压于颓垣,右臂及腿骨皆断,砂砾入骨,痛彻肺腑;入医院疗治,越五日卒,年三十六。无子,其妻有遗腹,人皆祝其生男,以延姒续,理或然也。
赞曰:惜郑子产有言:“火烈,民望而畏之,故鲜死焉。”若三义士者同日以救火毕命,虽不失于火,实为火而死,视秦之“三良”[28]、齐之“三士”[29],其死之轻重为何如哉?花门之族,有此义烈为荣多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