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节 集镇建设
一、街道建设
在集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,各乡镇(场)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,对集镇的主要街道和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兴建和改造,初步形成当地区域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。
侏儒街 1985年,建成正街、二夹街、河街、自然街、新街、丰字街等共6条街道,建有侏儒文化宫。2000年,镇区面积56公顷,道路总长8公里、面积7.68万平方米。
奓山街 1985年,建成老街、新街2条街道。2000年,镇区面积150公顷,道路总长15公里、面积20.41万平方米,建有陈昌浩雕像。
表4—6 1980—2000年村镇建房情况表

永安街 1985年,建成老街和汉沙路2条街道。2000年,镇区面积120公顷,道路总长10公里、面积6.99万平方米。
大集街 1985年,建成老街、正街、线子街和米厂街4条街道。2000年,镇区面积60公顷,道路总长9公里、面积7.93万平方米。
张湾街 1985年,建成东西和南北2条街道。2000年,镇区面积35公顷,道路总长3公里、面积4.35万平方米。
新农街 1985年,建成新街和横街2条街道。2000年,镇区面积80公顷,道路总长12公里、面积6.64万平方米。
黄陵镇 1985年,建成正街、新街、横街3条街道,建有黄陵影剧院和黄陵大桥。2000年,镇区面积50公顷,道路总长12公里、面积12.56万平方米。
玉贤镇 1985年,建成汉沙路和新街2条街道。2000年,镇区面积42公顷,道路总长6公里、面积6.48万平方米,建有150米长绿化隔离带。
索河镇 1985年,建成新街和老街2条街道。2000年,镇区面积40公顷,道路总长5公里、面积7.35万平方米,建有街头小广场。
军山镇 1985年,建成老街和新街2条街道。2000年,镇区面积50公顷,实有道路总长4公里、面积4.28万平方米。
二、供水、排水建设
供水 1980年,全县只有侏儒、黄陵、沌口、奓山等集镇建有供水水塔。1985年,建有侏儒、黄陵、沌口、永安、奓山、玉贤、新农、军山、郭徐岭、常福10个简易水厂,集镇集中供水普及率为80%。至2000年,全区集镇共建成自来水厂17个,日供水能力为2.78万吨,供水管道总长166公里,集镇使用集中供水人口共有7.51万人,普及率达到100%。
排水 1985年,全县集镇道路50%建有排水管道。2000年,全区集镇主要街道均有雨污合流的排水管道,排水管道总长88公里。
三、供电设施
1985年,全县所有集镇通电,城乡通电率100%。2000年,全区集镇安装路灯656盏。
四、典型集镇
奓山街位于蔡甸区中部,318国道两侧,紧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,距蔡甸城区15公里。1995年,被列为全国、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,省级、市级、区级示范重点镇。1998—2003年,集镇面积由不足1平方公里发展到2平方公里,镇区道路由18.4公里发展到20.3公里,道路面积由23万平方米发展到25.2万平方米,供水管网(D300以上)由5.1公里发展到6.3公里,用水普及率达100%,排水管网(D600以上)由5.3公里发展到12公里;建有水冲式公厕3个,路灯120盏,绿化广场1个、面积1.5万平方米;居民小区2个,总建筑面积4.72万平方米,小区居住户294户;集镇人口由2000人发展到1.6万人,基本实现“吃的是长江水,坐的是公交车,行的是硬化路,点的是装饰路灯,休闲的是绿化广场”。

图4—5 奓山广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