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节 环卫设施
一、垃圾转运台
1981年,在蔡甸镇跃进桥附近修建1座垃圾转运台。1985年,因建集贸市场将其拆迁至龚家岭,占地面积210平方米,设计转运量55吨/日。1987年,在湖堤路新建垃圾转运台1座,占地面积81平方米,设计转运量70吨/日。两处垃圾转运台能基本满足日产、日清、日运的需要。
二、垃圾处理场
1984年,在蔡甸镇石洋村租地作为垃圾处理场,合同期3年。一年后因村民强烈反对,阻止倒渣而废除。1985年,租用玉贤镇纪庄蝙蝠村一坡地作为垃圾处理场,不到一年,因发生毒死牲口现象又中止。此后,县环卫部门为解决垃圾处理场的问题,先后到永安、柏林、张湾、新农等乡镇采点,均因群众反对而放弃。1989年,选定柏林乡梅丰村147亩因湖北省第二新生砖瓦厂挖土烧砖荒废的大坑作为垃圾处理场。垃圾处理时采用推渣压平、运土覆盖的形式,按标准全部实行填埋,并由专人定期消毒,暑天每天消毒。
三、车辆
1985年,有自卸垃圾车1辆,三轮机动车2辆,洒水车1辆,吸粪车1辆,板车54辆。1986年后,由于城市建设清扫保洁范围逐步扩大,车辆也随之增加。1993年,有自卸垃圾车3辆,农用垃圾车3辆,手扶拖拉机2辆,洒水车1辆,吸粪车1辆,推土机1台,板车82辆。1994年开始,区政府对环卫设施重点投资,投入80多万元购置东风牌自卸车3辆、装卸车1辆、农用自卸垃圾车4辆,添置板车57辆。2000年,拥有东风牌自卸垃圾车4辆,农用自卸垃圾车8辆,洒水车1辆,推土机1台,吸粪车1辆,铲车1台,板车154辆。
四、果皮箱、垃圾箱
1987年,在建新路安放果皮箱20个。到1990年所剩无几,当年又安放35个铁皮垃圾箱在建新路和新福路、蔡张路上。1993年,在城区主干道和次干道上安放30个垃圾箱,解决一些临街居民、企事业单位垃圾无处倒的问题。1995年,购置60个小型铁制果皮箱,1997年添置40个果皮箱,相继安放在城区主干道和次干道上。每月清洗一次,消毒一次,每年保修、整理一次。
五、公共厕所
1980年,城区内有公共厕所4座,为坑式砖木结构;村、机关团体单位厕所72座,大部分为坑式砖瓦结构,少数为坑式砖木结构。
1992年,城区公共厕所10座,其中槽式钢筋水泥结构冲水式6座;单位厕所72座。公共厕所由5人专班负责消毒、冲洗;没有安装水管的公共厕所,挑水冲洗,从不间断。对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厕所实行分类登记造册,划片、划区承包到人上门服务,常年坚持定期打药、消毒、冲洗制度,夏季每天1次,冬季2天1次。厕所管理采取“谁投资、谁建设、谁管理”的办法。公共厕所在新建、改建时,地面、墙裙、蹲台面、小便池大多采用耐腐蚀的建筑材料,基本做到地面、坑位整洁卫生,无臭、无蝇、无蛆,粪便无漫溢。

图4—10 公共厕所
1995年,投资27万元改建城区建新路段一座280平方米的集中水箱自控冲水式收费公厕;投资1万余元,对城区所有公厕进行墙面刷新,隔断墙刷油漆。1997年,城区新建公共厕所1座,占地200平方米。
2000年,城区内有公共厕所11座,其中坑式砖瓦结构1座,坑式钢筋水泥结构1座,槽式钢筋水泥结构1座,槽式钢筋水泥结构冲水式8座;其余是村、机关团体单位厕所,大部分为坑式砖瓦结构,少数为坑式钢筋水泥结构。公共厕所中,全天由专人清扫保洁管理,定期消毒的2座;由专人清打管理,定期消毒的8座。村、机关团体厕所由各单位负责清扫、管理维修,消毒、粪便清运由区环卫部门承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