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
一、传统农业向城郊型农业转变
1993—1996年,中共蔡甸区委、区政府提出“调整抓重点,发展抓规模,服务抓龙头,小康抓大户”的工作思路,采取典型带动、模式推动的办法,初步实现传统农业向城郊型农业的转变,实现生产布局由分散零星种植逐步向区域化和基地生产转变。这一阶段,旱地耕制改革起步,首先将丘陵地区的棉花转移到张湾、成功、横龙、军山等11个平原乡镇集中种植,调出的丘陵棉田3.5万亩发展常年经济作物。随后突破水田早晚双季稻连作耕制,稻经连作模式得到推广,山坡岗地开发林果茶业,退田还湖的低湖田开发精养鱼池,使农、林、牧、渔综合发展,多种经营生产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达到76.7%。
二、基地建设
1997—1999年,蔡甸区确立“区政府抓区域,乡、镇(街)抓基地,村、户抓特色”的工作思路,重点培植莲藕、蔬菜、花卉苗木、集约化畜牧和名特水产等五大产业,建设八大商品生产基地,全区莲藕、无公害蔬菜、优质冷食瓜、优质油菜、名特水产、水禽、奶牛、梅花鹿、花卉苗木、生态旅游等十大产业的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的72.45%。通过基地建设带动了一批专业村、专业户,并在农副产品加工贮藏、销售、技术指导、种苗供应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突破。1997年,全区有千亩以上的专业村42个,组建社会服务组织119个,农产品经销组织164个,科技服务组织174个。1999年,全区农业总产值达12.235亿元;农业增加值达7.92亿元;农村人均年收入2833元,比1998年增129元以上。以上三项指标分别比1998年增长8.6%、4.8%、5%。是年,粮食、棉花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之比调整到47.53,复种指数达2.55,耕地亩平产值2119元;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68.4%;莲藕、冷食瓜、特种水产、水禽和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和产品的产值比重占农业产值的79.1%,比1998年上升9.6%。在这一时期,全区先后组建了莲花湖、森茂、博龙、光大等四家农业产业化集团公司。
三、“龙头”企业
2000年,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,通过股份制改造、联营、合资及制定优惠政策,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形式,围绕主导产业建龙头,培植了一批市场型、营销型、加工型的龙头企业,建立起产业建设业主制、管理运营公司制、科技推广承包制、组织农民合作制、连接龙头合同制为基本框架的多种利益联结模式。以莲花湖集团公司为龙头带动莲藕、西甜瓜基地5.85万亩;以华泰植物油公司为龙头带动2万亩低钙酸、低硫酸优质油菜基地;以海天集团和康庄公司为龙头带动名特水产基地;以武汉花木大世界和麦琪公司为龙头带动万亩花卉基地;以武汉野生动物园为龙头带动休闲旅游基地。是年,全区参加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51000户,占农户总数的56%,莲花湖牌莲藕、西甜瓜、华泰植物油、香满楼牛奶、麦琪鲜切花、海天河蟹等产业形成了市场品牌。华泰植物油公司加工油料15万吨,年销售额5亿元,出口创汇800万美元。2001年,全区15家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8.9亿元,利税8067万元,分别增长12%和25.6%,基地规模达到26.7万亩。华泰、海天、麦琪、南威和莲花湖集团等5家企业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,总产值达亿元的有3家。
附:【武汉莲花湖集团有限公司】
武汉莲花湖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7年,主要从事莲藕、西瓜的引进、开发、种苗繁育、加工和销售。该公司有3家核心企业、6家子公司和2家参股企业,员工1600人,其中技术员120人。先后与省内外6家大专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,拥有资本总额1.36亿元,注册资金1.23亿元。
公司自成立以来,通过创立品牌,不断建立营销网络,拓展外销,逐渐凸现了龙头产业的作用,与全国27家大中型批发市场建立了协作关系,与武汉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、湖北大学等联合开展莲藕保鲜综合技术攻关,其成果进入中试。通过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产业化之路,使基地建设得到较大发展,农民收益大幅度提高。蔡甸、柏林、玉贤、大集、新农、永安、常福、军山等8个莲藕生产基地5万亩,在侏儒原种场建西甜瓜生产示范基地500亩,引进8个莲藕新品种,13个西甜瓜新品种。1998年,莲藕、西甜瓜、藜蒿等36种产品使用“莲花湖”牌注册商标。1999年,公司实现总产值9148万元,销售收入8615万元,上交税收430万元,创利润947.65万元,出口创汇41.2万美元,带动了2.5万户农户,共增收15789万元。

图7—3 武汉莲花湖集团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