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节 推广栽培新技术
一、实施“丰收计划”
1988年,根据长江流域七城市蔬菜协作攻关的要求,汉阳县承担“丰收计划”的8个实施项目,其中棚栽春播番茄验收实测单产3437.5公斤,棚栽早辣椒单产2129公斤,棚栽春黄瓜单产3061.5公斤。当年发展保护地栽培面积1006亩,其中钢架大棚4.5亩,中棚34.2亩,小棚18.7亩,地膜覆盖948.6亩,总产32.88万公斤,平均每茬亩产3267.5公斤,是常规生产产量的3.2倍。
19891990年,县蔬菜办公室根据汉阳县土壤和气候特点,合理调配蔬菜品种和茬口,充分发挥地膜覆盖和各类温室的优势,发展保护地栽培面积4460亩,缓解城乡人民淡季吃菜难的矛盾。积极引进群众喜爱的优质早熟品种,提高单产,围绕“丰收计划”狠抓高产攻关活动,广泛吸纳蔬菜生产过程中育苗、移栽、施肥、灌溉诸环节的科学方法,推广科技兴菜的经验。按市计划,对番茄、黄瓜、辣椒、豆角、莴苣5个品种分9个栽培项目落实“丰收计划”面积1940亩,获总产444.88万公斤,平均单产2283公斤,比常规菜每亩多收327公斤,每亩净增139元。
1993—1994年,蔡甸区加大了科技兴菜的力度,全区蔬菜保护地面积达22253.94亩,实施“丰收计划”面积3520亩,推广新技术、新农药、新激素、新品种面积21586亩,推广高产模式栽培面积64715亩,落实无公害蔬菜面积3500亩。1997年,实施蔬菜“丰收计划”总面积9477亩,获总产2136.44万公斤,总产值4756.04万元。
二、推广连作高产模式
1993—1995年,按“建设工程农业,发展区域经济,实行模式化生产”的要求,在全区推广实施8种高产模式的蔬菜生产,落实面积分别为菜稻连作5580亩、藕稻连作10300亩、菜稻稻3400亩、麦瓜稻1680亩、油瓜稻1420亩、麦菜棉2050亩、菜棉间作13150亩、幼林套菜2860亩,合计总面积为40500亩。经测产验收,总产量达8820万公斤,平均亩产2178公斤;总产值4753万元,平均亩产值1173.5元。全年播种面积17875亩,复种指教为3.4,总产量为2170.65万公斤,实现总产值2207万元,亩产值为3678元。按13个基地村、3325户、12689人、6396个劳力计算,户均产值6637元、人均产值1739元、劳均产值3451元,市级蔬菜商品生产基地发挥了龙头作用。
1997年,在新农街三官村建立200亩规模的集蔬菜生产试验、示范、培训、推广、经营于一体的蔬菜科技示范园,打机井30口,全部搭建竹架中棚,种植精细菜。当年,发展蔬菜保护地面积3.1万亩,其中竹架中棚近万亩。推广实施菜—藕—稻、藕 稻、菜—稻—稻连作栽培模式,总面积49850亩,总产量达6994.78万公斤,总产值11245.5万元;推广实施“三新”科技项目,落实面积38266亩,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16500亩,新农药试用面积7700亩,新品种试种面积2986亩,稀土微肥应用面积10100亩,遮阳网覆盖生产980亩,韭菜丰产栽培技术应用面积1505亩。按“培养典型,办好样板,加强引导,促进发展”的工作方法,抓蔬菜科技示范推广,建高产示范点6处,面积300亩,建科技示范户50户,收到了明显成效。如张湾向阳村村民尹正达春季投资1.2万元,兴建竹架中棚3亩,早春一季苋菜收入26675元,亩均产值8889元;夏季用遮阳网覆盖种植苋菜1.5亩,鲜菜收入4500元,仅苋菜收入达31175元。尹正达种植苋菜致富的典型经验迅速在当地推广。(表7—6)
表7—6 1990—2000年部分年度科技兴菜情况表

三、科技示范
1989年,全县确定蔬菜科技示范户30户,对其中20户实行跟踪调查,并推广先进经验。新农镇城头村科技示范户杨三槐用高畦栽培技术种5亩大白菜,获总产16.75吨,平均亩产3350公斤,在他带动下,该村一次扩大高畦栽培大白菜310亩。张湾镇旭光村科技承包户张华荣、李玉洲等1988年引进湖南湘研1号、3号辣椒品种,按科学方法实验获丰收后,次年在全村推广,大面积种植,每亩单产3287公斤,亩产值达4273元。1990年,确定30个科技示范户和20个蔬菜信息户,带头引进推广新技术、新品种、新肥料、新农药、新激素。全年发展保护地栽培面积2610亩,比1989年增加760亩;平均单产2534公斤,增长2.59%。当年,全县推广新技术实施面积9200亩次,其中:无公害蔬菜2000亩次,新农药、新激素应用面积5000亩次,生物农药应用面积2000亩次,稀土微肥应用面积200亩次。
四、科技承包
1991年,遵照市蔬菜科技承包工作的总体安排,全县组成由12名干部和科技人员参加的综合丰收技术承包集团,实行定项目、定产量、定人员、定奖赔的四定承包合同,在3个乡镇基地承包蔬菜面积3560亩,经一年努力,该项目获良好的经济效益,获总产903.17万公斤。
1998—2000年,积极组织市、区专业技术人员到乡、镇、村搞蔬菜技术承包签订合同,做到包讲、包指导、包田头服务,为广大菜农排忧解难。三年中,进一步加大了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力度,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9场次,受训人数22750人次,印发《长江蔬菜》、《蔬菜科技抗灾手册》、《蔬菜常年园生产技术资料》14000多份,分发到各重点蔬菜乡镇菜农手中。
2000年,蔡甸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孙明松,走出机关,自办科技兴菜样板,在新农街三官村租赁土地创办蔬菜科技示范园,引进种植优质藜蒿、食用仙人掌、特菜薹韭等新品种获成功。他无偿地向菜农提供优质藜蒿种苗5500斤、食用仙人掌400斤,为菜农咨询指导165人次,为科技人员深入实践、科技兴菜、服务菜农作出了典范,被群众称为蔡甸区“蔬菜专业生产的活地图”。2000年4月和12月,湖北省人民政府先后授予孙明松“湖北省劳动模范”、“湖北省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”称号,1992—2000年,孙明松获专业技术成果奖21项(次)。2000年,全区建蔬菜科技示范片12处,科技示范户80户,示范面积87300亩,占当年蔬菜种植面积的25.16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