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节 文化场所
一、区文化馆
1981年7月,汉阳县文化馆新馆开业,建筑面积1570平方米,内设辅导、创作、文物、美术、后勤五个组,有干部职工16人。经费由县财政包干,县文化局统一管理。80年代,在全县率先开办经营性舞厅和录像放映厅,同时利用暑假举办学生电子琴、美术、舞蹈培训班,实行“以文补文”。1990年,内设文艺辅导部、文学创作部、美术摄影部和财会室,干部职工23人,其中有中级职称的4人。1993年,更名为蔡甸区文化馆,并被武汉市文化局授予“合格文化馆”称号。
2000年,区文化馆内设文艺辅导部、美术摄影部、文学创作部、调研部和办公室;有干部职工29人,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人,中级职称的8人。
二、乡镇文化站
1980年,汉阳县有侏儒、张湾、大集、索河、军山、沌口6个公社文化站。1984年,全县23个乡、镇(场)建有文化站,每站定一名工作人员。文化站属“公(社)办民助”性质,负责组织辅导村文化室建设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;工作人员属亦工亦农性质农业干部。当年1月,侏儒文化站建起的湖北省第一个乡镇文化站活动阵地——侏儒文化官落成开业,中共湖北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李尔重、省文化厅副厅长胡美洲前来祝贺。80年代中期,全县各文化站相继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。奓山文化站在春节期间开展花灯一条街活动,沌口、成功、郭徐岭文化站进行全年电影巡回放映,黄陵文化站办刊物,地处边远湖区的消泗、曲口文化站请剧团为群众演出喜闻乐见的剧目。

图24—2 侏儒文化宫(2007年)
1989年,侏儒、沌口、郭徐岭、永安4个文化站被武汉市文化局评定为“标杆文化站”,奓山、成功、柏林、索河、张湾、玉贤、黄陵、曲口、洪北、消泗、桐湖11个文化站被评定为“合格文化站”。1993年4月,蔡甸、军山2个文化站被评定为“标杆文化站”。5月,邬徐岭乡政府为文化站投资350万元修建的郭徐岭文化中心落成,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为该中心题词“文化共神龙腾飞”。
2000年,全区有18个街、乡、镇(场)文化站。
三、基层文化室
1983年,全县建有128个农村文化室。是年下半年,汉阳县委宣传部、县文化局和县广播电视局联合在奓山乡办“文化乡”试点。奓山乡采取村积累拿一点,企业赞助一点,个人捐献一点的办法筹建文化室,至年底,有23个村建起文化室,至1986年,全县城乡基层文化室239个。1993年,全区有农村文化室161个,企业单位文化室16个。蔡甸镇齐联村、奓山镇奓山村、郭徐岭乡邮徐岭村文化室被武汉市文化局评为全市“先进文化室”。1994年,蔡甸区开展创建全省“文化先进区”活动,村级文化室建设得到发展。1995年,全区334个行政村中有269个村建有文化室。1996年下降到183个。随着个体户经营的电子游戏、电脑网吧、棋牌社、图书租赁、电视录像放映的迅速发展,家庭电视、音像设备的逐步完善,基层文化室逐渐萎缩。到2000年,全区有村办文化室69个。
四、区工人文化宫
1980年,汉阳县工人俱乐部开办有图书室、棋牌室、旱冰场、灯光篮球场、老年活动室,并在礼堂内放电影,举办文艺演出,召开大型会议,是县城工人和居民开展文化活动和聚集休闲的中心之一。1982年11月至1985年底,县总工会在工人俱乐部场内建面积1204平方米剧场1座,内设铁木桥式翻椅1200个。县总工会在剧场内举办棋类、卡拉OK、乒乓球和各类知识竞赛、放电影、进行文艺演出。1985年,俱乐部有职工6人,属县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,由县总工会主管。80年代后期,城建重心南移,地处较偏的工人俱乐部由于设施日渐陈旧,吸引力显著下降。1989年,无偿服务的图书室停办,改开茶社;同时,在礼堂内开办全县第一家旱冰场。1993年6月,工人俱乐部更名为蔡甸区总工会工人文化宫。1994年,区财政取消文化宫的事业费补贴,成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。1995年8月,撤除礼堂,新建4层楼房1幢。此后,为扩大增收,将台球、电子游戏、乒乓球业主引进经营,收取租金;将剧场内座椅和舞台全部撤除,改办旱冰场,对外营业。2000年,将露天灯光篮球场改建成游泳他经营,由于市场不景气而停办。
五、影剧院
1980年1月,撤销汉阳县电影管理站,成立汉阳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。在农村集镇设8个售票点和永安、李集、大集、柏林、奓山、军山、索河、洪北8个放映场所。全县有放映单位65个,其中直属和国营电影放映队18个,公社办13个,村办22个,单位办9个,室内固定放映场所3处(县电影院、县影剧院、侏儒影剧院);从业人员196人。全年放映电影15686场,观众1280万人次。1982年8月,在新农、黄陵、侏儒设立电影管理站。1983年,全县农村有放映点241个,共放映电影10575场。1983年,出现个体放映队6个,服务农村市场。1984年,新建黄陵电影院。1985年,索河、柏林、玉贤、新农、成功5个乡镇新建电影放映场所。1987年,县电影公司小礼堂和电影院门楼停放录像改为放映小厅,对外放映影片。1988年,奓山、永安、玉贤、索河、柏林、洪北电影放映场所改称为电影院。1989年,新建军山、索河松岭、桐湖、永安世城、郭徐岭5个简易电影放映场所。1990年,消泗乡影剧院建成,高庙乡设立露天电影放映售票点。全县有放映单位44个,放映电影2342场,观众57万人次。90年代,因电视普及,多种娱乐项目兴起,电影市场出现下滑趋势。1991年,在全县放映单位实施经营责任制。县电影公司更新小礼堂设施设备,取名为明珠影视厅,对外进行豪华小厅放映经营。1993年,全区放映单位25个,比上年减少26.5%;放映电影7474场,减少26%。1994年9月,明珠影视厅改为影碟放映。1996年,电影市场全面放开。2000年,全区有电影放映单位19个,放映电影3050场,观众7万人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