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节 丧葬
从“咽气”(死亡)开始,直到出殡,死者在家中停放3天,白天、晚上都要有人守护。晚上守灵叫“坐夜”,孝子要通宵达旦守灵。条件好的人家,在出殡前一天晚上,请乐队演奏、演唱,追述死者生平,表达全家哀思。出殡前开吊,设灵堂。普通人家,一般只设香案,供灵牌祭奠。子孙佩戴黑纱,中间缀白、红、绿布头区别三代,平辈行鞠躬礼,晚辈行跪拜礼。亲友登门吊唁,到死者遗像前肃立默哀1~2分钟。死者是长辈的,要行三鞠躬礼。
出殡时,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使用大、小汽车数辆乃至几十辆,还雇请乐队一路吹奏至火葬场。经济条件差的人家仅用货车,甚至有用手扶拖拉机的。农村人家死者火化后,骨灰盒葬于本村或本湾公墓处,其墓冢依各家经济状况不同,大、小不等,标准不一样,有的十分豪华,大多数一般化,个别的是挖坑置放骨灰盒,堆土成坟。城镇人家死者火化后,骨灰盒多数葬于公墓处,其陵墓价格大小由各家经济条件而定。也有葬于死者故乡公墓处的。殡后3日,孝子齐往墓地“复山”整墓。以后每隔7天烧纸祭奠,名为“烧七”(共烧七次)。一日两餐饭时要为死者摆上碗筷“醮饭”,如同生前。醮饭少者49天,长者达3年,“除灵”为止。
守孝一般3年。春节时,春联要用黄纸书写。在未禁鞭的地方,亲友拜年时送香烛鞭炮,叫“烧馨香”。在禁鞭的地方,亲友拜年时送香烛花篮。3年孝满,将灵牌、挽联、条幅一并焚烧,俗称“烧灵”。
随着殡葬改革,丧葬仪式简化。老人去世只穿平常随身衣服,或仅穿一套寿衣。追悼会一般由单位负责人主持(农村多由村、组干部主持),追述死者一生事迹与品德,寄托哀思。亲友来宾以祭轴、挽联、花圈、钱物相赠,机关团体则送花圈。死者火化入葬后,孝家对吊客要招待酒宴,俗称“吃斜(读sà)块子肉”。“抬重”者(负责死者出殡安葬的人)的酒席尤为丰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