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节 词汇
蔡甸区方言词汇,绝大多数与武汉及邻县同,只是在读音上略有区别,某些词汇在释义上稍有差异。随着普通话的推广,一些使用范围狭小的方言词汇被逐渐淘汰。本节所收的词与词组,大致按词义分类排列。每条以方言词标目,再注出通行的同义词语。选录标准有三:一、录常用的词语,不收专行专业的术语。二、录有地方特色的词语,不收全国通行,仅在读音上有差别或读别了的词语。如“解放”、“学校”,蔡甸话读“ckai放”、“c6i0校”之类。三、收意义单纯、范围确定的词语,以便与通行词语比较;具体事物名称较多,抽象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等较少。方言词汇的特殊读音参照方言读音;方言中某词无法用切合本地读音的字注明时,用与读音相同的其他字代替;没有完全相同的字,则用汉语拼音注读音,并加“□”示意。
老爹爹——曾祖父。
老爹——曾祖辈年龄较轻者(同族)。
爹爹——祖父。
婆、太——祖母。
爸爸、爹——父亲。
妈妈、姆妈、娘——母亲。
伯爹爹——伯祖父。
叔爹爹——叔祖父。
伯婆——伯祖母。
叔婆——叔祖母。
伯伯、大伯——伯父、大伯父。
二伯——二伯父。
伯妈、伯娘、小伯伯——伯母。
小爹、幺叔、幺幺——父亲最小的弟弟。
幺姑、小姑、娘娘(阴平)——父亲最小的妹妹。
大叔——大叔父。
二叔——二叔父。
娘娘(阴平)、姑姑——父亲的妹妹。
娘娘、婶婶、新娘——叔母。
大哥、二哥、哥哥——诸兄。
兄弟——弟弟。
姊妹——姐妹或兄弟姐妹。
弟媳、弟妹——弟之妻。
姑伯、姑妈、姑母——出嫁的父之姐妹。
姑兜子、爹爹——未出嫁的祖父之姐妹。
姑爹、姑父、姑爷——父亲姐妹之夫。
姐夫哥、哥哥——姐之夫。
家公爹爹——外祖父。
家家、家婆——外祖母。
舅伯、舅爷、大舅、二舅、舅舅——母亲之诸兄弟。
舅娘、舅妈、小舅伯——舅辈之妻。
姨爹、姨父——母之姐夫、妹夫。
表兄、表弟、老表——舅、姑、姨之子。
亲爷、丈人——岳父。
亲娘、丈母娘——岳母。
舅兄、舅哥、舅弟、舅佬——妻之兄弟。
舅母娘——背称妻之嫂或弟妹;面称与妻同称嫂或弟妹。
先生、老板、当家的——妻对人称夫。
堂客、老婆、家务——夫对人称妻。
我爹爹、婆婆、老伴——老人夫妇对人互称。
姨夫、襟弟——背称妻之姐夫或妹夫,面称随妻。
※ ※ ※
上人——长辈。
下人——晚辈。
相公——旧时对少年男子的尊称;现转为贬义,专指讲究吃穿、好逸恶劳的青年男子,亦称“公子哥儿”。
小伙计——长辈对少男之昵称。
先生——旧时称医生、教员、道士和有文化修养的人。
老先生、大爹、老师傅——男性老人尊称。
大伯、叔叔——晚辈对男性长辈的尊称。
伢(yá)——小孩。
儿子伢——男孩。
姑娘伢——女孩。
毛毛、毛头——吃奶的婴孩。
姑娘——未婚女子;老人对青年女子的昵称。
姑娘家——未婚女青年辈。
大爷家——已婚男子辈。
您(ning)家——对人尊称。
别家(ka)——指别人;有时指自己。
男将——成年男人。
女将——成年女子。
老姑娘——老处女。
告(叫)花子——乞丐。
稀客——不常来的人。
※ ※ ※
打水——用盆或桶去取水;亦指抽水。
应水——给农作物浇水。
哈(薅)草——锄草。
筑(读粥)壑口——堵住田埂上的缺口。
滗——沥出水中物。
奏子——瓶塞。
长冲子——庄稼长势过快。
篼箕——畚箕。
欢喜——筹码。
地臼——碓子。
滚子——轮子。
鋊(读裕)了——钝了,如“刀用~了”。
驾轭——让牛休息。
挖——让牛停住。
牛挖脑、牛挖架——牛抵角相斗。
扯走——呼牛向右转。
撇走——呼牛向左转。
出糟——卖大肉猪。
散窝、出窝——卖猪崽。
鏾(读线)鸡——阉鸡。
劁猪——阉割母猪。
剡卵子——阉割公猪睾丸。
沙牛——母牛。
牯牛——公牛。
牛(ěng)子——牛犊、小牛。
骒(读课)马——牝马。
叫驴子——公驴。
伢猪——公猪。
奶猪——小母猪。
郎猪——公种猪。
母猪——母种猪。
仯(读超、去声)仔猪——半大的猪。
伢狗——公狗。
草狗——母狗。
豺狗——狼。
财喜——猫。
高家的——老鼠。
叫鸡公——公鸡。
抱鸡母——孵蛋的母鸡。
鸡娃——鸡雏。
大豆——蚕豆。
黄豆——大豆。
地瓜——凉薯。
红苕——红薯。
洋芋——土豆。
地米菜——荠菜。
汉菜——苋菜。
鸡头苞——芡实。
※ ※ ※
紧——时间长久,如“你~睡,他~坐”。
斗(音豆)——合拢,衔接,如“把两块板子~拢去”。
安之——即将。
失——藏,如“把东西~起来”。
有(读冒)——没有。
暴——开始干,如“他~干的,不熟”。
巍——淤积。
胎倒——搪塞,拖延。
胎——动词,帮衬之意,如“~块板子”。
冤——指物件折叠式揉皱,如“把书~坏了”。
太(阴平)——很大,“好~个家伙”。
壳绑——指物件坚固耐用。
奢了、舍了、拐了——事情未办成或弄坏了。
筛(读入声)——颤抖。
包圆——保证。
叫莫——让他去,别管他。
莫耳——别理,不理。
单为——专门,特地。
该因——应该,命中注定。
顿倒、放倒——放置。
下地——没好结果,不好补救,结束。
跍(kú)——蹲着。
把——给;被。
么板眼、么明堂、么猴——问事情的原委。
疲了、葛了——焦脆物回潮变软,如“麻花放~了”。
走作——手艺人工作失误。
不服诹——不服气。
撩撇——容易、简单。
稀巴什乱——杂乱无章。
熨帖——妥当、圆满。
呼的马的——不问青红皂白。
些微——稍微、少量。
三麻之——不经常。
找高了——找遍了。
恶奢的——狠狠的。
游活点——别过猛、过激。
擂坠、恶躁——厉害、猛烈。
几昝些——什么时候。
文堂——恰好合适。
末——末尾、最后。
蛮、扪(读阴平)——很。
一斩齐——整齐。
拉瓜——肮脏。
牢实——坚固。
暗了——迟了;亦指天时。
将将、刚刚——合适、适才、刚才。
晏(读滂)——散发气味,如“这鱼~腥”。
泡(阴平)——质地不结实。
拽(阴平)、栽——掷、投。
□(ka)势——开始。
一大哈(去声)——很多。
滴(阴平)嘎——丁点儿。
泼辣——做事大胆麻利,亦指数量多。
圆局——结束、完成。
捅——用棍棒之类往下击。
奓开——张开。
※※※
吃圆子——参加婚宴。
吃斜(读Sà)块子肉——参加丧葬筵席。
吃红蛋——女子婚后生第一胎孩子;红蛋是向娘家报喜的礼物。
舀瓢——参加酒宴、下馆子。
下水——猪大肠。
舞饭——做饭。
包盐——买盐。
嘎嘎——肉。
谱了——水沸外溢。
称糖——买糖。
打酒——买酒。
打油——买油。
割肉——买肉。
过早——早晨的便餐。
过中——中午的便餐。
宵夜——晚上的便餐。
吃妈——小儿吃奶。
课粉砣——煮婴儿吃的米粉。
灰面——面粉。
雪花菜——豆渣。
痨(去声)药——毒药。
剩碗子——饭碗中没吃完的饭菜。
毛衫子——小儿弥月赠的面料。
围兜——涎布、围嘴儿。
片子——尿布。
袱子——毛巾。
手袱子——手帕。
随手——抹布。
扯布、撕布——买布。
偏厦(sua)——屋侧搭的房。
礓踏子——台阶。
阶荫——三间屋大门口凹进部分;亦称卧糟门。
倒走子——三间屋正厅隔开的后部分;多做厨房。
湾子、台子——村庄。
蒿芭——茭白。
杌子——凳子。
瓢羹、调羹——汤匙。
略(烙)铁——熨斗。
面糊——糨糊。
围桶、净桶——马桶。
茅厕(si)——厕所。
堂屋——正厅。
※ ※ ※
出阁——出嫁。
有喜——怀孕。
解怀、落月——分娩。
小产——流产。
拿八字——旧时订婚。
下猪娃——酒醉呕吐。
酒麻木——经常醉酒的人。
打脾寒——发疟疾。
看病——诊病。
抹汗——洗澡。
洗头脸——洗身子。
歇哈——休息一会儿。
盎人——叫喊人。
胀得——贪吃(贬义)。
倒——坐着(贬义)。
浸人——触冰冷物的感觉。
之——揩、擦、抹。
塔——烫。
□(tán)人——坐车颠簸的感觉。
蠚(读禾)人——皮肤受到细小物刺激而难受的感觉。
棘(阴平)人——被尖细物刺扎很难受,如“脚被钉子~了”。
打条胯——(下半身)裸体。
□(kuá)白——谈天。
点工——故意。
揣砣子、□(zú)砣子——行贿。
嗍鱼刺——为难时的表情。
狡嘴——强辩、不承认错误。
默倒、润倒——考虑、有主见。
板死——折腾。
嚼牙巴骨——喋喋不休。
逗散方——开玩笑,亦指恶作剧。
扯左劝——解劝斗殴时偏袒一方。
打旁杠——打抱不平。
念条、裹条——经常提起,令人生厌。
逗祸——小孩在外招惹别人。
占相宜——占便宜。
背时——运气不好。
行时——走运。
见判、见鬼——遇上不顺心的事。
跑红——得势。
刮胡子——要求被拒绝,受批评。
上笼头——受约束。
有慢——送行时表示招待不周。
有偏——吃饭时遇人或参加酒宴对未参加的人说的客气话。
欠——惦念。
送恭贺——喜庆送礼。
难为你、劳慰你——还物或托人办事的谢辞。
不日猫——不行。
出挺——出洋相。
呼——哄骗人。
搞残跛了——事情办得不尽如人意,无可奈何也要做下去。
※ ※ ※
圆范——事情办得如意,亦指肯帮助人。
禅(shán)——骄傲轻浮之人。
乌里乌气——蛮干,胡来。
踹皮——身体好,能吃苦。
尖——吝啬。
富态——胖。
啰连、滴多——说话啰嗦、重复。
橛把子——脾气倔强又粗暴的人。
狗头狗脑——小孩长得健康。
仙健——老人精神好、健康。
脱耍——无负担、没累赘。
溜(去声)耍—身体敏捷、利索。
翻巧(阴平)——斥责孩子淘气。
诈倒果——冒充。
瘛的瘛气——不沉稳,突然发气。
几神、几流——轻佻,不庄重。
贼、□(ko)——指小孩聪明;大人狡猾。
无章打野——注意力不集中;说话不合情理。
造烂污——捣蛋。
扯烂污——乱挪用钱。
洋天神、洋绊——外行,做事不敏捷。
鹿头鹿脑——粗野鲁莽,多指小孩。
礼性——礼节、礼貌。
□(to)气——不修边幅。
黄魂鬼——做事不考虑后果。
嘎巴子、半吊子、二百五——有点傻气,不通情达理的人。
皮筲箕——富而吝啬的人。
吊颈鬼——害人的人。
俏皮、刮气——衣着穿得好,阔气排场,亦指人长得漂亮。
泡(阴平)皮、泡里泡气——办事不稳又喜浮夸的人。
指甲壳深——贪财,爱占便宜的人。
飞天——不稳重,到处跑的人。
三只手——小偷、扒手。
烂渊(去声)——调皮,淘气。
狐狸精——卖俏媚人的女子。
扯谎架子——好撒谎的人。
苕——傻。
呵卵捧球——阿谀奉承。
跳占——做事机灵敏捷。
豪(阴平)佬——有本领、精干。
钩腰——弯腰。
※ ※ ※
日头——太阳。
掣霍——闪电。
下凌——结冰。
扫帚星——使人倒霉的人。
三十夜里——旧历除夕。
乌漆抹黑——漆黑。
东边开口——拂晓。
上前天——大前天。
外后天——大后天。
上半天——上午。
下半天——下午。
日里——白天。
夜里——晚上。
肚(去声)里——里面(方位词)。
挨哈、跟前——附近。
开头、开限——远处。
高头——上面。
哈——下面。
喜头鱼——鲫鱼。
财鱼——乌鱼。
团鱼、圆鱼、脚鱼——甲鱼。
曲蟮、蚯蟮——蚯蚓。
溜子——蛇。
□(ké)蚂、田鸡——青蛙。
告瓦——蚌哈。
老哇——乌鸦。
鸦鹊——喜鹊。
贼蛛——蜘蛛。
檐老鼠——蝙蝠。
蛐蛐——蟋蟀。
灶蚂子——蟑螂。
※ ※ ※
白喜事——老年人的丧事。
瞌睡笼、寿木——棺材。
老了、过了——老人去世。
跑了、丢了——小孩夭折。
太平罐子——药罐。
挖窖——除夕睡觉。
赚头——舌头。
顺风——耳朵。
神福——猪头。
不舒服——生病。
出喜事、娘娘过细——出麻疹。
吃油面——自缢。油面即挂面,状如带子。
夹了疙瘩——淹死。
贩桃子——私奔。
身上来了——月经来潮。
被回——遭火灾。
物——淹。
※ ※ ※
一甩手——指数目五。手有五指,故称。
一步楼——指茅坑(简陋的厕所)。
土克西——指土包子,即没有见过世面的人。
水笑——指哭。水:眼泪;笑:反语。
白撮子/撮白的——指骗子;行骗叫“撮白”,也叫“拆白”。
皮绊——指姘头,也指碴儿;“找皮绊”即寻衅、滋事、惹祸、取闹。
丢局子——指说行话,也叫“打局子”。
来富——指狗,俗谚有“猪来穷,狗来富,猫子来了开当铺”之说。
听了头——意为很好,新俚语。听头:打牌用语,指手中的牌达到了“和(胜)牌”的条件。
拖跳——本意为拖开跳板,指乘机开溜。
抬庄——指捧场,新俚语。庄:庄家,某些牌局的主持人,轮流担任,胜者可连任,称“登庄”。
爬爬——指乌龟,又称“四脚爬”。
荒器——指游民、乞丐等。
拱拱——指蛆。拱:意贡,意为蠕动。
高大爹——指老鼠。
黄花菜煨肉——指滚稻草,即睡在稻草堆里。黄花菜喻稻草;肉喻人体;煨谐偎,紧靠。
掉线——指跟踪,“掉”或作“吊”。
掉耳洞(朵)——指侄儿,谐“掷耳”。
推虾子——指看别人打牌。两件事都要屏声静气,故以此取意。
猪肝——指面值五元的人民币,以其颜色得名。
麻脑壳——指面值十元的人民币,泛指钱财。
麻木的(低)士——指人力三轮车,简称“麻木”;电动的简称“电麻”。
清爽——指漂亮、直接、迅速。
就味——讲究义气,新俚语。
槐金斧——指技术差的人。槐:同音借字,意为差、次。
数电线杆子——指无目的地闲逛。
摩胡子——指拐卖儿童的骗子。“摩”或作“抹”,音妈,意为用手轻按并移动。
翻门槛——指抄家;入室盗抢,新俚语。